為進一步發揮本市在傳動領域的產業優勢,推動與國內外高端資源有效對接,幫助企業獲取海外并購渠道和信息,推動企業海外發展,2015年5月7-8日“中國齒輪行業市場需求分析、技術與資本支持國際研討會暨中外企業合作對接會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舉行,旨在推動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產業化和抗疲勞、長壽命研制兩大突破,謀求新起點、新突破。這是中國齒輪行業在轉型升級進程中凝心聚力的行業盛會。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國際化發展,在技術與資本的支持下實現齒輪強國。
向著三高(質量、技術含量、附加值)產品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馮中越教授在會上說“我國制造業成本達到了美國的90%,同時面臨著國際經濟形勢偏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們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挑戰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少。我們要從現在的三低(質量、技術含量、附加值)產品向著三高產品發展。”
丟掉幻想,堅持以自我為主的國際合作
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在會上說,:“中國齒輪行業的轉型升級對我國裝備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機床行業與齒輪有著特殊而密切的關系,一方面高端機床本身需要高精密的齒輪傳動,另一方面高效高精機床又是加工高精密齒輪的重要裝備。機床行業雖有長足的發展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希望齒輪行業的發展進步能帶動機床行業的發展進步。又如,汽車自動變速器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不可或缺的關鍵總成產品之一。”
同時,何光遠期望中國齒輪行業緊抓住抗疲勞、長壽命制造、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自動化與智能化齒輪傳動裝置科研及產業化等事關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最大限度地激發出齒輪行業及其產業鏈相關行業的創新能力。丟掉一切幻想,堅持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通過求真務實奮發圖強的自主創新創造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
何光遠還期望齒輪行業切實提升齒輪及其傳動裝置可靠性,扭轉高端重大裝備齒輪傳動裝置嚴重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實現規模向效益、低端向高端、制造向創造和產品向品牌的轉變,增強民族自信,增強產業自信。何光遠說:“前不久,我剛剛參觀了山東盛瑞傳動公司,經過幾年時間,自主研發的與歐洲同步的變速箱已經與江鈴陸風汽車配套,大大增加了我們的自信心。”
科技從根本上改變生產方式
工業革命大潮中必須樹立變革思維,未來構造的將是生態智能體系。主持會議的中國齒輪協會李盛其秘書長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科技力量從根本上改變汽車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等,工業4.0,使得今天的中國汽車行業處在了歷史根本變革的前夜,相信通過本次大會與會企業將在加快自主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有所啟示,這也正是我們以及會議主辦方的愿望。”
在齒輪行業中不乏自主創新者。作為研發齒輪的工作,實際上是一項研究時間長、費用相對困難的工作,但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延忠教授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此次會議上,他向與會者介紹說,目前美國已經把面齒輪傳動應用到阿帕奇直升機主減速器中了。因此,他長期堅持研發創新高性能先進傳動工程技術,終于使得這項新型長壽命高效面齒輪產品技術成功研發出來。目前,該技術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轉速高、傳遞載荷大、質量輕、薄壁弱剛性結構、潤滑條件多變等特點及需求,該技術將在車輛、減速器等方面具有巨大、光明的前景。
北京科技大學胡正寰院士,神采奕奕地在會上做了《高效軸類零件軋制技術》受到了與會者強烈反響,胡院士從事軸類零件軋制技術50余年,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經過長期踏踏實實地努力探索,終于獨創了該技術,并在全國多數地方進行了產業化和商品化,目前,該技術已在汽車、拖拉機、摩托車、發動機等的軸類零件以及球磨鋼球、軸承鋼球、錨桿上得到推廣應用,大量取代鍛壓與切削方法生產機器零件,是機械加工的創新性發展。做到了省力、省時、省錢、提高質量的穩定性、可靠性,它節能環保又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胡院士是個實在人,他的報告沒有客套話,實實在在的干貨,報告中舉了許多與企業合作的實例,那是真金白銀地為企業節能增效的,與會者紛紛聯系胡院士,希望能深度開展合作。
創新技術也需要走出國門
主持會議的李盛其秘書長激動地說:“變革性思維就是要跨界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胡院士為我們行業樹立了榜樣。中國制造業升級換代太需要這樣的好技術了。”胡正寰院士領導的“國家高效零件軋制研究與推廣中心”目前,研制成功并應用于生產的軸類零件500多種(圖5-8),累積生產總重量500多萬噸,總產值400多億元;實現了經濟與節能環保雙豐收。未來還可以應用到高鐵等領域,是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全面掌握這項高新技術的國家之一。胡正寰院士并不滿足現狀,他說:“通過這樣的會議讓更多的國內企業應用,同時,通過這樣的交流把這項技術推廣到國外市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齒輪技術分會主任、天津天海同步集團董事長呂超說:“看來以后我們應該多組織院士走近傳統企業的活動,我們投資開發的阿基米德先進技術網的上線,就是希望搭建和推動科學基礎研發、技術基礎研發、技術轉移、國外先進技術引進、技術產業化、商品化,為新常態下的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服務。”
推動國內外高端資源對接
美國、德國汽車企業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按照國家確定的戰略,大張旗鼓,高調討論。今天中國汽車正處于這種歷史性根本變革的前夜。封閉的、盲目自賞的、自我崇拜的不得不退居。
天津市科委主任趙海山在會上介紹說,本次會議內容圍繞主題展開,既有專家論談、學術研究、成果發布,又有宏觀經濟、市場分析、行業研究;還有國際合作、技術資本支持、項目對接、經驗交流。對接會將進一步發揮本市在傳動領域的產業優勢,推動國內外高端資源有效對接,幫助本市科技企業獲取海外并購渠道和信息,吸引位于產業鏈中上游且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企業在本市聚集提供了重要機會。
本次會議以科技為主線,突出科技改變未來,科技創造奇跡,由天津市科委及直接申請登記“中國齒輪工業協會”籌備組聯合骨干企業主辦。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院校以及齒輪、工程機械、農機、金融證券、投資等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同時邀請了來于德國、美國、匈牙利等國際投資與并購、項目對接、法律與市場、國際高端市場供應商等方面的專家參會。還專門舉行了抗疲勞、長壽命螺旋錐齒輪研制啟動儀式,簽訂議定書。中外企業合作對接會帶來了通用航空、汽車及零部件、農業和畜牧業、生物與醫藥設備等92個項目。同時邀請了經濟、金融、投資、證券、律師等方面的專家為大家分析當前形勢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